节旄出塞的意思是什么

  

编者注:原文为《杜甫研究学刊》2017年4号刊登的134号。

  

  

兰州理工大学文学与国际教育学院教授

  

大唐疆域,“举唐之盛时,开元,天宝之际,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安东即安东都护府,统治所今在朝鲜平壤,辖境西自辽河,南今朝鲜北部,东,北至海,今包括乌苏里江以东及黑龙江下游两岸至海口之地。安西在安西都护府、显庆、龙朔中治在龟兹(今新疆库车),交界处今阿尔泰山西至阿拉尔海游牧部落和葱岭东西至阿姆河两岸城郭各国。日南今在越南中部,唐设安南都护府,其统治所今在越南河内。单于府即单于都护府,后与安北大都护府并列,辖境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一带。地域辽阔,国界相距遥远。“是时中国强盛,安远门以西尽唐境万二千里。”“安远门”是长安城西面北至第一门。唐人歌中写道,从安远门向西,如过函谷关出塞,闻陇水往国。王维使至塞上,赋《陇头吟》:“陇头明月远向关,陇上行人吹夜笛,关西老将不胜忧愁,驻马听之双泪流。”岑参《函谷关歌送刘评事使关西》:“请君时忆关外客,行到关西致书。”《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站过一站,站骑如星流。平时发咸阳,暮至陇山头。……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高适赴河西节度使掌书记,叙乡愁《登陇》即客:“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水流无限时,无人流,一命登天不孤剑万里,思故里,得知己。”翁绶同表此情,“陇水为原陇树黄,征人陇上尽思乡,马嘶斜日朔风急,雁过寒云边思长。”陇上简直是边疆,河陇自是边城。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渡河陇》:“胡笳送君,望秦山泷山云,边城明愁色梦,余月胡笳谁喜”乱后,安史杜甫寓居秦州,描写一派将野边地景象,如《秦州杂诗二十首》所发生“显示了州图领和谷、驿道流沙,降俘兼千帐,居人万家。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年少临洮子,西来也骄傲。”其七:“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风云不出塞,夜月不临关。楼兰,属国归来晚嘛?烟尘独长望,飒正毁颜。”在这辽阔的西北大地上,在遥远的征征驿道中,盛世大唐舞动着青春的旋律,奏着自己的天朝之歌。

  

  

一、《近代曲辞》之边地大曲

  

“大曲是一首复杂的歌曲,源于器乐、声乐、舞乐的联合体”在盛唐时代撰写的文献《唐六典》《教坊记》中,都使用了“大曲”这个名称。南北宋之交,郭茂倩篇《乐府诗集》将隋唐的世伴奏作为“近代曲辞”,其中记载“大曲”表演特征的是《水调》、《凉州》、《大和》、《伊州》、《陆州》。《水调》一组十一张草席,《歌》辞五首,《入破》辞五首,《彻》辞一首。《凉州》一组:《歌》辞三遍,《排遍》辞二遍。《大和》一组:《歌》辞四遍,《彻》辞一首。《伊州》一组:《歌》辞五首,《入破》辞五首。《陆州》一组:《歌》辞三遍,《排遍》辞四遍。“凉州”“伊州”“陆州”顾名思义是边地的曲子,吟诵“边地”是本分。取“边地”之名,其音乐的源头一定是“边地”,当然也可以说是“边地之声”,唱边地的内容“得到了江山之助”,但备受瞩目的是,收录在“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中的“水调”“大和”,从名称来看似乎与“边地”无关。同样唱着《边疆》。《水调》“凡十一榻榻米”,有五“歌”是边塞辞,且多为以“陇上”“陇头”“陇云”“关西”为代表的西北边塞歌曲: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见孤山数处烽火,壮士连营候太鼓鼙。

  

歌第二:猛将关西意气风发,骑骏马玩戈。金鞍宝丽玛精神出,笛倚新翻水调歌。

  

歌第四:陇头一段气长秋,举目寂常愁。只是征人流了很多眼泪,年年添做断肠流。

  

入破第一,细草河边一雁飞,在黄龙关戎衣披挂。因受明王恩宠甚,经年不复返。

  

入破第四:日夜声咽戍楼、陇云漫漫水东流。行人万里西行,满身关山空恨愁。

  

《乐府诗集》未见,《全唐诗》录陈陶《水调词十首》:

  

其一,狡虏千里迢迢不知和,五陵若重横戈。不怀恨女友者,玉箸阑尾的妾最多。

  

其二:羽管懒调怨别离,西园新月伴愁眉。容华不分彼此随年而去,独得化妆楼明镜知道。

  

其三:忆饯良人玉塞行,梨花三见替啼莺。是否应该战胜边场闺阁,切勿雕弓终生。

  

其四:忧郁的江南早雁飞,年年辛苦送寒衣。征人不思乡,只不还皇恩。

  

其五:水阁莲开燕引雏,朝攀折望金吾。花到西,花也忆>无。

  

其六,清野戍辽东,舞袖香灭罗幌空。安发梅柳,黑焦节蠹零落不成功。

  

其七:长夜孤眠倦锦床,秦楼霜月苦边心。征衣是棉的厚度的一倍,考虑到雪的寒冷深度。

  

瀚海长征古别离,华山归马是什么时候。仍闻万乘尊犹屈,装束千娇嫁支。

  

其九:沙塞朦胧落日边,寒宵魂梦怯山川。离开住所渐觉笙歌懒惰,你追逐荡儿已经十年了。

  

其十万里轮台音信稀,传闻移册护金微。会须麟阁留下遗迹。不斩天骄不可归。

  

这10首水调词,任半塘《敦煌曲初探》判为大曲辞。十首水调词、十段征妇歌中,五陵、玉塞、30951西、交河、华山、轮台等地名,直接将江南船夫曲与西北边声联系起来。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将《水调》定为流行于盛唐并成熟于中唐的大曲。陈陶生于公元812年,是一位卒于公元885年的晚唐诗人。结合《笛倚新翻水调歌》的演唱,《水调》成大曲后,以边疆为主要内容的演唱,可以说是《新翻》水调的特征之一。从盛唐经中晚唐,以《声韵怨切》《水调》演唱征妇愁怨,再传播南北“流行歌曲”。

  

《乐府诗集》所录《大和》大曲,其歌第四:“塞北江南共一家,何须泪落怨沙。春酒半酣千日醉,庭前梅花落。”亦为征人思妇之辞。《大和》是盛唐太乐署的奉纳曲,歌套辞随着圣君主的宴乐活动而展开,以歌唱国家统一太平为主题,但第四首歌《黄沙》《梅落》还是不假思索地引导了人们的视野,梦想走向边疆,增添了一份边疆风情。《乐府诗集》所录《陆州》共七叠,排遍辞第四遍是征妇之思,辞曰:“曙月满窗,征人出塞之游,画楼终日关闭,清管为谁调。”又录《集群拍陆州,辞拍岑参《渡北庭度陇思家》:“西去轮台万里余,家乡音应消磨日子疏,陇山鹦鹉会说话,为报家人数送书。”《陆州》演唱依旧连成北庭轮台、陇山陇水。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有边地大曲《凉州》、《伊州》、《甘州》、《霓虹灯》、《柘枝》、《渭州》、《陆州》、《氍州》、《轮台》。仅从曲名由来的地名来看,也可以看出在“安远门以西尽唐境万二千里”的辽远边之地,“歌舞于道”一派繁荣大唐。

  

  

二、《近代曲辞》之边塞小曲

  

与《近代曲辞一》相比,在《乐府诗集》的《近代曲辞二》中收录的曲辞中,没有歌第几、遍、彻等大曲术语的说明。郭茂倩《乐府诗集》中能看到的也只有其中的一两首歌辞,故借用《唐六典》大曲、小曲的概念,将该卷近代曲辞称为“小曲”。

  

《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录小曲50首,曲74首。其中,《胡渭州》、《戎浑》、《破阵乐》、《胜胜乐》、《征步郎》、《叹疆场》、《塞姑》、《镇西》、《回紇》、《甘州》、《达磨支》、《渭城曲》,都是从曲名或从本能上,判明是边塞的声音。《盖罗缝二首》、《穆护砂》、《金殿乐》、《采桑》、《水鼓子》、《长命女》、《濮阳女》、《相府莲》、《山卷》、《圣明乐》等与边塞无联系的歌曲,又多边塞歌吟。此依郭茂倩编次辨析:

  

[1]《盖罗缝二首》第一首所歌为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人还。愿有龙庭神,不教胡马过阴山。”与《全唐诗》中收录的字句稍有不同。第二首所歌是王昌龄《春怨》:“音书根除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寒雁春深归草延。任半塘《唐声诗》考《盖罗缝》,想:“唐教坊曲,玄宗天宝七,八载间开始。”曲名为“南诏敕王合罗凤名之转音。”“南诏”位于洱海地区,一度是唐朝南边境,堪称边疆。但曲辞写的是龙城、阴山、白狼河、寒雁,简直是北方边疆的塞塞情景。这又是用南方唱腔唱北方边疆的一个显著例子。(二)《穆护砂》曲辞:“玉管朝朝朝弄,清歌日日新。折花为驿路,寄陇头人。”《唐声诗》下《穆护砂》:“唐教坊曲,玄宗开元古人作。”“曾是道教的《莫里尼奥护》的曲子的结尾,故人。”祅教传战神曲辞,唱征人思考妇情。[3]《金殿乐》:“入夜秋砧动,千门起四邻。无缘楼上月,为陇头人。”《唐声诗》为《金殿乐》:“唐教坊舞曲,玄宗开元间人作。”《朝会宴享用,故有名》朝会宴享用曲,辞征人思妇情。(四)《采桑》,郭茂倩题下注引《乐苑》并加按语,“《乐苑》曰:《采桑》,羽调曲。又有《杨下采桑》。“按《采桑》本清商西曲也。”《清商西曲》应指《清商乐》中的《西曲歌》,《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清商曲辞四》录《西曲歌》,题下注引《古今乐录》记《西曲歌》三十四首,其中有《采桑度》。“《采桑度》题下注:《一曰《采桑》。”“根据西曲,出现在荆、姶、樊、邓之间。”荆、姶、樊、邓指江、汉流域。“荆”相当于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姶”相当于现在的湖北省宜昌,“樊”相当于现在的湖北省襄樊,“邓”相当于现在的河南省邓县。在南朝时代,它们都是商业要冲。《乐府诗集》所录《西曲歌》,几为贾客商女,郎情侬意的城市演唱并为《近代曲辞》所录《采桑》曲辞为张祜五言律诗:“自古征战多,由来尚甲兵。驱千里,一举平定两蕃。从沙漠推剑,满帝京。天下之将,称武功之名。是一首充满激情的出征边疆之歌。(五)《水鼓子》:“雕弓白羽猎初回,薄夜牛羊复下。梦水河边秋草合,黑山峰外阵云开。”《水鼓子》节,根据任半塘《唐声诗》考论,是玄宗所开,天际人所作的教坊曲。曲辞显然是边塞诗。(六)《长命女》,郭茂倩所录辞为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三日内学见有高道举征》五律一诗中前四句:“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

  

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任半塘考辨:“唐教坊舞曲,唐初人作。”“长命:致祝词”“关西”指函谷关、潼关以西。祝歌歌边塞辞。[7]《相府莲》:“听夜邻妇泣,切切余哀。即问何事,征人战不归。郭茂倩题下注:”《古解题》曰:“相府莲”者,王俭为南齐相,一时所辟皆才名之士。时人入俭府如莲池,谓之红莲映绿水,今号莲幕者始自俭。有“想夫怜”的口音,也叫丑尔《唐声诗》作《想夫怜》,以“唐教坊曲,玄宗开元间人作。”《相府莲》歌是征妇辞。(八)氏郭茂倩录》《山的两首歌之一苏涓一首《山的语言两首》:“对比征谢灵久,空的亲友独愁色。不要来到寒露湿青苔、蓬鬓的秋天。”《唐声诗》下考《山卷》:“《创始》:唐教坊曲,玄宗开元间人作。……《乐》:根据这首歌在原湘楚民间兴起。”湘楚民歌,歌为征妇辞。(九)《圣明乐三首》,郭茂倩题下注:“《乐苑》曰:《圣明乐》,开元中太常乐工马顺儿造。又有《大圣明乐》,商调曲也。据《隋书乐志》记载,文帝开皇六年,高昌献上了《圣明乐》的曲子。帝让知音者听馆,回去图习。在客人献上之前,胡夷大吃一惊。然隋朝有此。”中华书局1979年版整理者注:“《圣明乐》三首:《全唐诗》卷二十七以第一,第三首为张仲素作,第二首为令狐楚作。又以仲素诗三六七张第一首为《献寿词》。其二曰:浪为恬丹之蛮勇,边尘靖黑山。今万里之外,不复镇萧关。”我们可以庆祝圣,献上征战边疆之歌。

  

综上所述,《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至八十二为《近代曲辞》全四卷。第一、二两卷,录唐人曲辞约133首,多为初盛唐诗人之作,与边塞内容有关者34首,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多。第三、四、二卷所录曲(辞人)是《僧人》、《<》、《,》、《纥纳粹》、《潇湘神》、《滴音乐》、《太平音乐》、《升平音乐》、《金缕衣》、《凤归云》、《拜新月》、《忆江南》、《宫中所》、《变压器的语言》、《宫中一起语言》、《宫中音乐》、《踏歌行》、《失笑词》、《耶乃曲》、《十二月乐辞》。这些歌曲辞,从内容看,什么都不涉及边塞征戍;在作者看来,除了崔液、谢偃、张说、李白,都是中?晚唐及五代人。正应白居易《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听新翻杨柳枝》的唱导!像这样“时曲是时曲”。大唐随着盛世的倒退,《时曲》的演唱转向,《边塞》不再是文人和老百姓演唱的《流行曲》。在晚唐“置身唐王朝的没落,沉入历史背景之下,晚唐人心态发生了显著变异,他们不再像盛唐人那样昂扬,中唐人像这样焦虑时局,不是激进不平,而是沉溺于更多的个人小天地,一方面怀着浓厚的哀感咀嚼自己的情感经历,另一方面尽情享受寻求眼前的感官刺激,反之共存。这种心态反映在文学创作上,感伤颓废情绪加重,藻饰繁褥风气加重。当面向时大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时,《时之曲》自然更加敏感微妙地引领着这首《时代风尚》演唱,大方也意味着边塞声音的消退积极充满进取精神的盛唐之音的减缩。郭茂倩留在《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中的歌曲辞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其变迁。

  

作者:保健, 本文链接:https://www.jo169.com/76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149041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