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羽化是什么意思)

  

在普通人的心中,或者在唯物论者的眼中,死亡是一种完整的终结,肉体消失,灵魂也同样消失。

  

然而,有些迷信的人认为,即使肉体因死亡而消失,灵魂也可能去地狱或天堂,或转世。

  

  

但在和尚和道士眼中,死亡反而是一种新生,是一种更高的修炼境界。

  

他们认为死亡只是肉体消失,灵魂继续以更高级的形式存在,而这种具体的高级状态,与佛和道有着明显的区别。

  

佛教将死亡称为“涅槃”,道教将死亡称为“羽化”,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呐。

  

  

佛教中,僧人去世被称为“涅槃”、“入寂”。“涅槃”是梵语中出现的僧人死亡的表现,“入寂”是“涅槃”的意译,是唐代玄奘大师翻译的。

  

入寂,已使诸德圆满,因寂灭诸恶而称为入寂,称为后世僧徒之死。归寂、示寂、入寂。即满足一切福德智慧称为“圆”,永远离开一切烦恼称为“寂”。

  

  

“入寂”,即福慧二德都达到了圆满无缺,生命的烦恼也都达到了寂灭。

  

如此一反一正,该具足者具足,该弃者弃,心达到“圆”明“寂”照的本来面目,显然处于大乘佛法的境界。

  

佛教将死亡理解为自我(灵魂)的完成。另外,“涅槃”在玄奘以前也被翻译为灭度、或者寂灭、无为、解脱、安乐等。

  

  

而且民间流传着将得道的高僧遗体火葬后得到的传说舍利子,被认为是佛门的至宝,但大小和形状都各不相同,这与他们的“戒、定、慧”修持有关。

  

但是舍利子并不是大德入道的专有物,很多一个字也不认识的老人在生前虔诚地念佛,在佛力的加持下被火葬后产生的情况很多舍利子。

  

  

道教的死称为“羽化”,也与道教的教导有关。

  

道教和佛教旨在脱离世俗世界,摆脱自我,但与佛教不同的是,道教以“羽化成仙”的方式获得精神感悟。

  

  

道士之死,在道教中被解释为成仙。

  

羽化原本是指变态昆虫蛹向成虫变化的过程。因为和人变成神相似,所以道士的死被称为“羽化”道教。

  

  

羽化来源于古代阴阳学,古人认为阳阳盘古开天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阳阳是阳清之气,阴阳二气混合万物化育。

  

万物中阴阳比较平均的进化成了人。达阳者为神,阳高于人者为山神或灵兽。至阴者为虚空,阴气稍重者为草木。道教徒称得道飞升。

  

  

苏轼也在《前赤壁赋》中,阐述了“飘飘然留世独立,羽化登仙”。

  

因此,佛教和道教对死亡的称呼实际上代表了对死亡的不同解释。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不同于世人把死亡理解为悲哀,死亡对他们来说,都是自己修行达到更高境界的、值得高兴的事情。

  

  

另外,不仅死亡的称呼不同,在佛和道上僧侣和道士的遗体的处理方法也不同。

  

僧侣们火葬,但道士的遗体处理不同。

  

明清时期上层道士羽化后,有两种埋葬法:一是坐在笼子里,即封缸后埋葬,堆成坟山,用砖石建塔,建碑,二是棺葬,埋葬法和以前一样;一般道士羽化后,与民间葬法相同。

作者:保健, 本文链接:https://www.jo169.com/78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41490415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